当前位置:首页 > 助力高考 > 聚焦两会!这些教育提议将影响千万考生,你支持哪一个?

聚焦两会!这些教育提议将影响千万考生,你支持哪一个?

贵学宝  • 
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在北京拉开大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关教育的议案决案尤为令人关心。今年的两会在教育方面又有哪些新动向呢?将近期与学生、教育密切相关的提案议案做了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将寒暑假改为春夏秋冬四个假期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为今年两会带来了1份议案和12份建议,其中建议之一是"将寒暑假改为春夏秋冬四个假期",这条建议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刘希娅指出,目前每学年学生假期主要有两个:为期30天左右的寒假和为期60天左右的暑假。两个假期的时间都比较长,对家庭陪伴和家庭教育带来大挑战,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学生长时间居家而集中产生的亲子冲突甚至引发学生心理问题,都反映出家庭教育亲子陪伴的效果参差不齐。建议每学年设置4个假期,原则上一个季度结束安排一个假期;每个假期从10天到30天不等,4个假期的总量不超过90天。

如果将寒暑假改为春夏秋冬四个假期,一是可以减轻家长因长时间监管孩子而带来的家庭负担;二是可以缓解因假期过长家长普遍把孩子送到补习班而带来的对素质教育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三是可以避免因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与学校学习生活长时间脱节而带来的新学期返校后的不适应;四是假期分散后家长有更多机会陪伴孩子旅行等,而增进亲子感情;五是可以利用假期部分时间开展集中的职业体验、劳动实践、社会参与、生存体验等,加强孩子的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增加体育成绩在考试中占比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25日在政协大会发言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因此她建议,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加体育成绩在考试和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普及教育。建立科学的督查抽查和公告制度,将青少年体质问题纳入绩效考核,实施必要的行政问责。定期公布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和排名。

关于体育,吴志明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还提议,将体育列入中考、高考必考科目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公费师范生不当老师记入诚信档案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的"两会"提议备受关注。她在接受采访时具体谈到:

一、要提高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要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

二、要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行业的社会地位,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

三、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不当老师,应该记入诚信档案之中。

中小学新增"生命健康""劳动"两门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正在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增加"生命健康""劳动"两门课程。

她表示:

新增单列"生命健康"课程,涵盖生命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的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健康理念,认识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与接纳、情绪调控、人际交往等心理品质与能力。

新增单列"劳动"课程,明确各学段劳动技能学习要求和劳动实践要求,培养当代学生奋斗、创新精神,切实落实五育并举。

不再单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通过大量开设学科专题活动等方式,实现课程活动化,增强每一门学科的实践性、活动性、趣味性、生活性,推行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不再单列"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融进各学科,在各学科里明确列出信息技术相关目标、内容、方法。

她说,"信息技术"在20年前有必要单独开设,但在信息技术产品高度普及的今天,已经失去单独开设学科的必要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是《方案》也是第八次课改的亮点,但在实施中却存在许多问题,没能充分发挥预计的效果甚至在部分学校形同虚设。

在线学习免流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大热,但也暴露出了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距大,设备、技术力量参差不齐等多种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为此提议:减免在线教育流量费用,鼓励大家终身学习。

"应该通过减免流量的方式,鼓励大家利用互联网学习。"朱永新表示,减免在线教育流量费用的政策,不仅要针对孩子,也应该惠及成年人。对于一些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应该减免流量,降低使用费用,鼓励人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这样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大有益处。"

同时,朱永新建议启动激励机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他表示,可以利用大数据记录人们的学习进程,建立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学分银行",把学习的过程、结果,原生态地记录下来,并给予奖励。"比如将积分转化成学习劵,而学习劵可以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对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朱永新说,可以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将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进来。"就像淘宝一样,让所有的教育资源在这个教育的'淘宝'上呈现,而且所有资源都是免费的。"

高校开设心肺复苏课程

近年来,有关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民进中央今年提案建议,建立公共场所心脏性猝死急救体系,所有高校开设半天或一天心肺复苏课程

具体建议如下:

一、通过公众媒体广泛宣传心血管病防病治病知识。培养个人定期体检习惯,各团体单位应遵守劳动保护法,积极组织健康体检,避免员工过劳加班,提升民众健康认识,重视锻炼增强体质。进一步普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二、普及和推广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心脏性猝死的复苏成功率不但取决于医生及医疗救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及时程度,还取决于公众,尤其是事故现场群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能否及时参与抢救进行心肺复苏。《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有了急救设备设施之后,同样重要的是还要有人会用。

应广泛培训心肺复苏技能,让急救常识成为公众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育、入职培训、驾照考试等,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让更多人敢急救、会急救,如可以要求所有高校开设心肺复苏课程(半天或一天),重点培训机场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

三、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运动场等,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从而能在需要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提高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

筹建一所"国字号"大学,选址山东济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支撑。针对我国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王桂英提交了《加快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建议》,建议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筹建"国字号"中医大学,开展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王桂英介绍,筹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是深入贯彻重要指示、全国中医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契合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从国家层面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让这一古代科学瑰宝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而济南是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中医文化底蕴、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迅速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是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最佳城市。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作为山东省承担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重要平台,当前已集聚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齐鲁微生物资源中心等高端医疗资源项目,能够很好契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医教研产'办学定位,同时具有快速新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因此,王桂英建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在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选址筹建。

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出建议,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他表示,现在因为疫情,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回国继续学业;未来,可能也会出现留学生受客观因素影响需要回国的情况。而且,在每年出国留学的几十万人中,确实有一部分留学生无法适应国外学习和生活,希望能回国完成学业。

针对那些需要回国完成学业、有特殊困难的留学生,他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一是如果愿意去高职高专学习的,可采用免试入学的方式。为了能很好适应国内学习,高年级学生可采取降一年级直接入学相关专业;未满一年的归国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二是希望转入本科高校的学生,可启用插班生考试政策。每个学期开学前,在不同年级设定插班生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进入普通高校试读,一年后成绩正常,可以转为正式学生。

三是建立国外高校学业成绩转换机制。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认可部分在国外已完成的学分,纳入转入学校的学分之中。


转载自高考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