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强基计划,多项变化值得注意!
昨日(5月6日),兰大、武大等学校率先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正式拉开了强基计划的序幕。从此,高三同学们多了一个全新的、面前更广大群体的升学途径。
那强基计划作为一种新的升学途经,到底适合哪一些学生呢?
·冲刺名校但是成绩未能达到投档线的考生
·曾参加五大学科竞赛的考生
·综合素质比较优秀的考生
·高考成绩突出的考生
·立志投身科研的考生
·担心高考发挥不稳定的高分生
·基础学科成绩优秀的考生
·其他能达到报考要求的考生
总的来说,强基计划更加侧重于素质更为全面和优秀、基础学科成绩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和高考冲突吗?
强基计划简章后,我们在后台中看到不少同学的疑惑:强基计划和高考冲突吗?
答案是没有冲突。强基计划是依托于高考进行的高校选拔方式,强基计划以考生的综合成绩录取,其中考生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低于85%。强基计划在近期报名,高考后确定入围、进行校测,在时间安排上也不影响高考。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流程:
36所强基高校“大同小异”
分析当前已经发布的2020年强基计划后,其实不难发现,各校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也说明36所强基高校中,除部分外,其他高校很可能在招生的要求和规模上达成一致。除此,还有以下值得注意的:
1.学校限报数量为1所
目前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的高校里,不少学校在限报数量上要求限报1所,因此每位考生只能充分考虑后,选择一所高校。
限制报考学校数量可以有效减少了招生计划的浪费。由于要非常准确地考虑考生的实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就会对考生和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强基计划本科阶段不可转专业,若是考上不喜欢的专业,可能会影响4年时间。因此,在强基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2.破格要求五项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
在报考对象的要求上,强基计划主要有两类:一类高考生,一类破格生。
高考生只要满足高校对高考成绩的要求,然后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名进行竞争。
破格生则要求有五项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的成绩,且破格入围不占用一类考生的名额。从自招过去的情况来看,金银牌成绩是用在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一类顶级高校的。但从目前已经发布的情况来看,很可能36所强基高校都要银牌。这样一来,要求相对应的也是有所提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破格类考生仅是破格入围校考,最终录取也是要看高考成绩的,也不能排除有的考生手握金牌,但最后高考成绩不达标。
3.校考分为笔试、面试和体测
校考由面试、笔试和体测三个部分组成,各校自行设置考核内容。从目前汇总的简章我们可以看到:
体测成为必考项目。所有学校都有体测的内容,项目包括:50米、中长跑、立定跳、体质测试等。而且体测在考核中重要性很高,武大、兰大等明确体测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一票否决。
笔试和面试各校要求不太相同,有的只考面试,有的只考笔试,也有学校笔试和面试都考。其中可以确定的是,校考的难度肯定是高于高考的,因此对竞赛生来说有略微的优势。
竞赛生还有优势吗?
那么,对于之前为参加自主招生而备战的竞赛生而言,参加强基计划是否就没有优势了?
个人认为,在强基计划中,经竞赛生在某些方面还有相对的优势。
在招生方面,竞赛生是有机会破格入围和录取的。多所高校都表示将强基计划破格入围的条件设定为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且个别高校表示入围不会占用省市招生的名额。而且,从以往的情况来看,高校对于竞赛生会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入围、免试、降分录取等。
而到了笔试面试环节,竞赛生由于长期的训练和对学科有独特的理解,在笔试中解答难题时会有很大的优势,在面试中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发挥学科优势,赢得良好印象。
强基计划入学后可以转专业吗?
原则上是不可以转专业。
在申报强基计划的专业时,每个高校情况有所不同,既有报考多个专业的,也有限制报考单个专业的。但是,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说明本科阶段不可转专业。因此,选择专业时一定要适合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和职业发展。
以武大为例,进校后一般也不允许转专业,单独编班培养,实行动态机制进出。如果转专业将退出强基计划,如果高考成绩达不到武大录取分数线将很可能会被退学。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是否冲突?
在高考升学路径中,学生和家长都尽可能想要“一箭双雕”,多争取申请名校的机会。因此对于有条件申报强基计划的考生来说,也应该同步申请综合评价高校机会。
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的招录目标考生也趋于相同,对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强的考生更加青睐。综合评价的高考权重多在60%,校测的比重发挥空间更大点,而且不同类型的院校也有所侧重点。
强基计划如何择校最为稳妥?
一、主要定位依据
1、主要参考因素
虽然政策还未真正落地,但从目前政策信息来看,强基计划报名不设过多条件限制,入围及录取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因此择校主要是依据自身成绩,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以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为主要参考依据。
此外,强基计划分省竞争,高校往年自主招生在本省招生规模数据也可作为重要参考。
当然,考生院校定位还要综合考量个人兴趣爱好、地域喜好、高校招生政策等诸多因素。
2、浮动空间
建议参照高校往年分数线下20分内的院报考比较稳妥,也可适当拔高10分选取冲刺更高层次的院校。
3、报考没有绝对
考生最终入围还受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报考生源质量、报考热度、高考试题难度及考生成绩发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若报考同一所院校的考生生源质量较优质,则入围分数线必然会相被拉高;若报考遇冷,分数线也会相应走低。这在往年高校自主选拔中比较常见,高考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所以,在简章落地后,一定要进行充分研读,进行综合判断。高考直通车也会为大家解读政策,并给出相对合理的报考指南,请大家务必保持关注。
二、定位流程及方法
定位院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那么到底该如何来操作才能在这36所强基院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以上因素应该哪些先考虑,哪些因素可以后考虑?
1、综合评估成绩做初步筛选
综合评估分析高三阶段成绩,尤其是重要模考、期中及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估提分空间)做成绩排名定位,确定自己在本校及本省的大致排名。在此基础上,参考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分布数据,进行第一轮初步筛选。建议框选出尽可能多的意向高校。
2、明确兴趣爱好做二轮筛选
了解考生特长及未来想要就业的方向,结合地域选择、城市选择、专业选择、后续发展、就业选择等维度,做360°全方位的权衡分析。最终在第一轮定位筛选出的院校基础上,做第二轮筛选。
3、简章发布后精准定位
在招生简章发布后,迅速整理高校招生条件、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优惠政策、限报情况等信息,筛选出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院校。在限报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考生能够选择尽可能多的院校报名。
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即昨日(6号)兰州大学、武汉大学等8所学校发布招生简章后(相关阅读),今日又有多所学校发布最新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查看各校强基计划,已将当前已发布的招生简章做了汇总和提炼,供大家查看↓↓↓
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工程力学
转载自高考直通车